| |
|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
|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杨振宇 季强 王涛 胡建民 陈宣华 |
| 2007,81(11):1449-1461 [摘要(11483)] [PDF 5.13 M (11145)] |
| |
|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 |
| 张岳桥 董树文 赵越 张田 |
| 2007,81(11):1462-1480 [摘要(3198)] [PDF 10.71 M (5043)] |
| |
| 阿拉善地块新生代构造作用——兼论阿尔金断裂新生代东向延伸问题 |
| 张进 李锦轶 李彦峰 马宗晋 |
| 2007,81(11):1481-1497 [摘要(2359)] [PDF 8.80 M (2518)] |
| |
| 试说中国陆内构造变形和其地球动力学特征 |
| 赵重远 靳久强 |
| 2007,81(11):1498-1506 [摘要(1730)] [PDF 3.82 M (2132)] |
| |
| 新疆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剥露史 |
| 汪新伟 汪新文 马永生 |
| 2007,81(11):1507-1517 [摘要(1160)] [PDF 2.20 M (2656)] |
| |
|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
| 陈维涛 周瑶琪 马永生 杨恒书 |
| 2007,81(11):1518-1525 [摘要(1437)] [PDF 992.36 K (2523)] |
| |
| 钦防海西-印支海槽西界断裂新探 |
| 何光玉 吴冲龙 潘家永 于星 胡安平 金伟锋 吴磊 |
| 2007,81(11):1526-1530 [摘要(1757)] [PDF 1.42 M (2087)] |
| |
| 地震动促进石油运移的一种模式及其发生边界 |
| 陈瑞银 赵文智 邱中建 王红军 |
| 2007,81(11):1531-1537 [摘要(1145)] [PDF 2.95 M (1903)] |
| |
| 西藏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中简单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超高压成因 |
| 白文吉 施倪承 杨经绥 方青松 任玉峰 戎合 李国武 马喆生 |
| 2007,81(11):1538-1549 [摘要(3461)] [PDF 32.62 M (1890)] |
| |
| 西秦岭北缘关子镇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来自辉长岩中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
| 裴先治 丁仨平 李佐臣 刘战庆 李高阳 李瑞保 王飞 李夫杰 |
| 2007,81(11):1550-1561 [摘要(2092)] [PDF 3.98 M (2108)] |
| |
| 扬子地台西缘康定群的再认识:来自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
| 杜利林 耿元生 杨崇辉 王新社 周喜文 任留东 王彦斌 杨铸生 |
| 2007,81(11):1562-1577 [摘要(2109)] [PDF 3.18 M (2270)] |
| |
| 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滑坡机理分析 |
| 黄润秋 吴礼舟 胡瑞林 |
| 2007,81(11):1578-1583 [摘要(1304)] [PDF 2.87 M (2033)] |
| |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
| 修连存 郑志忠 俞正奎 黄俊杰 殷靓 王弥建 张秋宁 黄宾 陈春霞 修铁军 陆帅 |
| 2007,81(11):1584-1590 [摘要(1475)] [PDF 3.31 M (4184)] |
| |
|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
| 邢立达 王丰平 潘世刚 陈伟 |
| 2007,81(11):1591 [摘要(2020)] [PDF 14.37 M (219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