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9卷第6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陈氏北票翼龙(Beipiaopterus chenianus)翼膜结构的电镜扫描观察 | | 吕君昌,小林·快次,袁崇喜,姬书安,季强 | | 2005,79(6) [摘要(1275)] [PDF 506.50 K (1239)] | | | | 青藏高原西北西昆仑山早期蛇绿岩及其构造演化 | | 肖序常,王军,苏梨,计文化,宋述光 | | 2005,79(6) [摘要(1590)] [PDF 581.32 K (1407)] | | | |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冈底斯带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限定: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 |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亮,陈涛 | | 2005,79(6) [摘要(1335)] [PDF 704.14 K (1403)] | | | |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和沙滩脚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岩石学意义 | | 狄永军,吴淦国,张达,宋彪,臧文拴,张忠义,李进文 | | 2005,79(6) [摘要(2016)] [PDF 533.93 K (1496)]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 | | 赵文智,汪泽成,陈孟晋,郑红菊 | | 2005,79(6) [摘要(1135)] [PDF 580.99 K (1214)] | | | | 中国南方百色盆地浅层生物气组成与成因 | | 朱扬明,翁焕新,邹华耀,蔡勋育,黄绍甫,罗毅 | | 2005,79(6) [摘要(1098)] [PDF 557.10 K (1205)] | | | | 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斜方辉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 | 代立东,李和平,刘丛强,单双明,崔桐娣,苏根利 | | 2005,79(6) [摘要(1513)] [PDF 734.90 K (1355)] | | | | 《地质学报》,2005年,第79卷,总目次 | | 2005,79(6) [摘要(1209)] [PDF 2.95 M (2326)] | | | |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 | 严兆彬 郭福生 彭花明 杨志 郭国林 | | 2005,79(6) [摘要(1892)] [PDF 7.64 M (2230)] | | | |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作用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耦合模型 | | 张培震 甘卫军 沈正康 王敏 | | 2005,79(6) [摘要(2287)] [PDF 9.71 M (2941)] | | | | 下奥陶统反称笔石属(Anisograptus)的形态分异与分类 | | 李明 冯洪真 刘波 | | 2005,79(6):721-729 [摘要(1159)] [PDF 6.31 M (1837)] | | | | 云南省元谋一新的蜥脚类恐龙 | | 吕君昌 李绍学 季强 王国富 董枝明 | | 2005,79(6):729 [摘要(1348)] [PDF 681.77 K (1401)] | | | | 凯里生物群:中寒武纪最早期海洋生物多样化的一个窗口 | | 赵元龙 朱茂炎 Loren E. BABCOCK 袁金良 Ronald L. PARSLEY 彭进 杨兴莲 王约 | | 2005,79(6):729 [摘要(1663)] [PDF 741.03 K (1351)] | | | |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研究综述 | | 殷鸿福,童金南,张克信 | | 2005,79(6):736 [摘要(1469)] [PDF 635.28 K (1302)] | | |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 | 刘池洋 赵红格 王锋 陈洪 | | 2005,79(6):737-747 [摘要(2623)] [PDF 8.90 M (3379)] | | | | 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二叠纪末期大绝灭后生物在古海洋中复苏的一个标志 | | 江大勇 Ryosuke MOTANI 李淳 郝维城 孙元林 孙作玉 | | 2005,79(6):747 [摘要(1388)] [PDF 820.58 K (1583)] | | | | 中国西北和政生物群的性质、年代和环境 | | 邓涛 | | 2005,79(6):747 [摘要(1163)] [PDF 564.06 K (1244)] | | | |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冈底斯带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限定:SHRIMP锆石U—Pb年龄证据 | | 肖序常,王军,苏梨,计文化,宋述光 | | 2005,79(6):756 [摘要(1611)] [PDF 7.94 M (2136)] | | | | 宁夏中南部新生界沉积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演化的关系 | | 张进 马宗晋 任文军 | | 2005,79(6):757-773 [摘要(1358)] [PDF 19.20 M (3401)] | | | | 地裂缝灾害发生机理与“三图法”评价方法研究——以山西榆次地裂缝研究为例 | | 武强 陈佩佩 | | 2005,79(6):774-783 [摘要(1424)] [PDF 8.27 M (2853)] | | | | 阜平岩群下部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 沈保丰,李俊建,林源贤,翟安民,曹秀兰 | | 2005,79(6):784-789 [摘要(1451)] [PDF 4.56 M (2335)] | | | | 新疆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研究 | | 陈文 孙枢 张彦 肖文交 王义天 王清利 姜立丰 杨俊涛 | | 2005,79(6):790-804 [摘要(1908)] [PDF 16.07 M (3175)] | | | | 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 | | 杜利林,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任留东,周喜文,石玉若,杨铸生 | | 2005,79(6):805-813 [摘要(2027)] [PDF 6.18 M (1995)] | | | |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元素地球化学 | | 蔡根庆 张子敏 李胜祥 | | 2005,79(6):813 [摘要(1096)] [PDF 692.21 K (1329)] | | | |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 | 郑绵平 袁鹤然 赵希涛 刘喜方 | | 2005,79(6):813 [摘要(1133)] [PDF 540.30 K (1237)] | | | |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Os—Ir—Ru合金及其中玻安岩质包体的研究 | | 白文吉 杨经绥 方青松 任玉峰 颜秉刚 戎合 | | 2005,79(6):814 [摘要(1812)] [PDF 9.33 M (2511)] | | | |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二叠纪脉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Nd、Sr、Pb同位素组成与岩石成因 | | 姜常义 姜寒冰 叶书锋 夏明哲 逯东霞 | | 2005,79(6):823-833 [摘要(3312)] [PDF 7.87 M (2679)] | | | | 济阳坳陷古近系黑色页岩中纹层状方解石脉的成因探讨 | | 王冠民,任拥军,钟建华,马在平,姜在兴 | | 2005,79(6):834-838 [摘要(1747)] [PDF 4.38 M (2918)] | | | | 地幔流体参与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氢氧碳硫同位素证据 | | 毛景文,李厚民,王义天,张长青,王瑞廷 | | 2005,79(6):839-857 [摘要(2319)] [PDF 15.37 M (6153)] | | | |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 | 马永生,蔡勋育,李国雄 | | 2005,79(6):858-865 [摘要(10998)] [PDF 6.47 M (554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