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兴安岭东麓碱性侵入岩年代学和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
中图分类号:

P588.1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太行山—大兴安岭东麓碱性侵入岩带纵贯华北地台和内蒙海西地槽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又处于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壳厚度陡变带和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之东侧,受NNE向超壳深大断裂的控制。该带中碱性岩体有20多个,但出露面积较大、研究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6个碱性岩体(由南到北):河南安林地区九龙山霞霓正长岩体、河北永年洪山辉石正长岩体、易县紫荆关石英正长岩体、北京雾灵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体、内蒙扎鲁特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黑龙江碾子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体。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阎国翰,许保良,牟保磊,王关玉,常兆山,陈廷礼,赵永超,谭林坤,王晓芳,张任祜,乔广生,储著银.2000.太行山—大兴安岭东麓碱性侵入岩年代学和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74(4).
.2000.[J]. Acta Geologica Sinica,7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