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金矿成矿集中期的~(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P618.41;P597.3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青藏高原东缘金矿床在哀牢山、滇中北部大理—姚安—宁蒗、大渡河沿线康定一带构成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对大渡河沿线三碉、白金台子、若吉金矿、水白秧、菩萨岗等金矿的研究发现有两期金矿化 :早期成矿发生在 65 .12 Ma(水白秧 )和 5 8.95 Ma(若吉 ) ;后期发生在2 5 .3 5 Ma(白金台子 )、2 4.70 Ma(三碉 )和 2 6.67Ma(菩萨岗 )。对云南北衙、脂肪沟、萝卜地矿区含金斑岩中斜长石和金厂箐钾长石同位素定年研究也表明存在两期矿化 :早期在金厂箐 (5 5 .49Ma)和脂肪沟(5 8.82 Ma)均有记录 ,但这几个矿区同时还存在后期金矿化 (金厂箐2 3 .18…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登红,毛景文,闫升好,杨建民,徐珏,陈毓川,薛春纪.2005.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金矿成矿集中期的~(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79(2).
.2005.[J]. Acta Geologica Sinica,79(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