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年代学证据
中图分类号:

P553;P597.3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构造分析表明,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哀牢山段由3个不同变形域组成,它们可能代表该构造带所经历的3期左行走滑。第一期左行走滑发生于构造带的整个东部高级带,变形体制为拉张性走滑,并形成角闪岩相L型构造岩。第二期走滑形成东部高级带的强变形带,变形体制接近简单剪切并形成绿片岩相L-S型糜棱岩。第三期左行走滑主要发生于西部低级带,变形体制为挤压性走滑,形成一左行逆冲的整体构造格局,并在变形带上形成千糜岩。地质年代学数据证明,三期左行走滑的形成时代分别是:58~56Ma以前、27Ma到22Ma、13~12Ma左右。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第一期走滑可…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进江,钟大赉,桑海清,周勇.2006.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年代学证据[J].地质学报,80(2):278-.
.2006.[J]. Acta Geologica Sinica,80(2):27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