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措勤含铜岩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510.4

基金项目:

国家“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编号2002CB412605)资助的成果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Genesis of Copper-Bearing Bimodal Rock Series in Coqin County, Western Tibet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斑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化,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化。Nd、Sr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以高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负εNd(t)为特征,清楚地显示出地壳组分的特点;Pb同位素则以富含放射性成因Pb为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72~18.926,15.630~15.685和39.018~39.432,显示出俯冲板片组分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Nd、Sr、Pb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在该环境下,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具OIB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岩系。这个岩系产生于拉萨地块内,从俯冲带演化历史来看,它与南部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洋壳的俯冲无关,而是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的结果。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辛洪波 曲晓明 任立奎 张兰英.2007.藏西措勤含铜岩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J].地质学报,81(7):939-945.
XIN Hongbo, QU Xiaoming, REN Likui, ZHANG Lany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2007. The Material Source and Genesis of Copper-Bearing Bimodal Rock Series in Coqin County, Western Tibet[J]. Acta Geologica Sinica,81(7):939-94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最后修改日期:200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