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期刊网

页岩气专辑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及山东省页岩气资源潜力
    张增奇 田京祥 张春池 程光锁 孙伟清 孙斌 梁吉坡
    2012, 28(10):1-6.
    [摘要](305)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备受世界瞩目;全球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拉美、中东和北非、前苏联地区;近年来随着开采和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美洲、欧洲、亚洲国家对页岩气的勘查开发正在形成热潮。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对页岩气的区域勘查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总体上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查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中国的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结合山东省不同类型富含有机质泥页岩的具体特点和国内外页岩气勘查经验,初步认为山东省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山东省页岩气远景区地层主要为新生代古近纪济阳群和五图群及官庄群,中生代早白垩世莱阳群,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和石盒子群;在综合考虑页岩的赋存层位、页岩成气潜力和页岩气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页岩气潜力区为: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胶莱坳陷区和黄县(龙口)凹陷以及鲁西南潜隆起区,其中济阳-临清坳陷地区页岩气潜力较好。
    2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李玉喜 乔德武 姜文利 张春贺
    2011, 30(2).
    [摘要](35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为源岩区油气聚集,属于源岩滞留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为主存在.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关键参数.页岩有机质含量和地层的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页岩的含气量.含气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解吸和测井方法.开展页岩气地质评价,除舍气量参数外,还要研究地层和构造特征、岩石和矿物成分、储层厚度争埋深、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岩石力学参数、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区域现今应力场特征、流体压力、储层温度、流体饱和度、流体性质等其它参数.发展有效的系统集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和预测有利区,目前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3  世界页岩气研究概况及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姜福杰 庞雄奇 欧阳学成 郭继刚 金聪 霍志鹏 王庆
    2012, 19(2):198-211.
    [摘要](3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系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已饱和岩石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进入了排烃门限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附、游离及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资源。随着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页岩气勘探程度不断加大,对页岩气的储集特征、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页岩气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页岩气"概念没有科学地表达出页岩油气资源的科学内涵;页岩气的成因机制不清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判别标准;页岩气分布发育模式不明且缺乏统一的预测方法。针对当前对页岩气的认识,本文依据源岩残留烃临界饱和量及其钻采过程中温压下降而释放油气的比率等参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预测。
    4  由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看我国页岩气选区评价
    赵靖舟 方朝强 张洁 王力 张新新
    2011, 26(2):1-7,110,117.
    [摘要](34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页岩气进行商业性勘探开发的国家.2009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更是取得了惊人成就,页岩气产量接近900×108 m3.页岩气快速勘探开发使得美国天然气储量增加了40%.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投入勘探开发的国家,勘探开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中泥盆统Horn River盆地与三叠纪Montney页岩,近年来又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省份.分析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特点与成功经验,对比我国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页岩气是一种潜力巨大、近期可实现经济勘探开发的现实资源,应引起勘探开发决策的高度重视;(2)页岩气是一种广分布、低丰度、易发现、难开采的自生自储连续型非常规低效气藏,其勘探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严格的成本控制、优惠的税收扶持政策以及考虑必要的环境保护;(3)我国页岩气形成的地质背景比北美地区复杂,页岩气的选区评价需要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特点的标准.
    5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
    董丙响 程远方 刘钰川 易新斌 杨柳 吴玲妍 王蓓
    2013, 28(1).
    [摘要](3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概括了页岩矿物组成研究方法及测井响应特征,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给出了页岩孔隙度计算公式,提出了页岩气赋存流动新模型及运动机理,并给出了页岩脆性计算方法,将页岩划分为脆性页岩和塑性页岩,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依据.
    6  唤醒沉睡的页岩气
    高慧丽
    2010, 0(4):60-61.
    [摘要](2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压力,让非常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这让天然气家族中的新成员——页岩气在北美大陆上大放异彩,也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和关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表示,加强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对于改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格局,甚至改变整个能源结构,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与华北煤系页岩气储层特征差异
    孙彩蓉 唐书恒 魏建光
    2017, 26(3).
    [摘要](298)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我国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之下,煤系页岩气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贵州凤冈区的海相页岩和沁水盆地的煤系页岩为例,通过干酪根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等四方面进行储层特性对比,分析海相页岩气储层和煤系页岩气储层差异,查明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储层特点,为煤系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两者既有相似又有所区别:海相页岩和煤系页岩干酪根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Ⅰ型、Ⅱ型为主,后者主要为Ⅲ型干酪根;海相页岩较煤系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高;两者均发育有机质孔,且以中孔(2~50nm)为主,低温氮气吸附曲线都为Ⅳ型,但海相页岩孔隙比表面积较高。加之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因此对煤系煤岩的勘探开发不能完全照搬海相页岩的开发模式,可以考虑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一起勘探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开采。
    8  页岩气储层研究新进展
    蒲泊伶 董大忠 牛嘉玉 王玉满 黄金亮
    2014, 0(2):98-104.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页岩储层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页岩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以及页岩气预测与评价3方面。主要的认识有:①页岩储层中的纳米孔隙及微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②矿物组成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及产能的重要因素,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吸附性及孔隙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脆性矿物可以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并提高压裂的成功率;③有机质含量和热成熟度是影响页岩储层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④基于页岩岩性精细划分,可以根据页岩储层岩性及岩相层段预测有利层段;⑤提出了利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页岩储层进行研究的理念。这些成果和认识推动了页岩气储层研究的步伐,但仍存在许多科学难题尚未解决。
    9  页岩气资源
    2012, 0(5):20.
    [摘要](19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
    10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国页岩气勘探风险
    郝情情 孙雨 左银辉
    2013, 34(3).
    [摘要](30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要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集层孔隙及埋深等条件)及各要素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应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于0.5%、有机质成熟度大于0.4%、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孔隙和裂缝较发育的地区寻找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值高、体积密度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中国页岩气勘探应重点考虑页岩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储集层埋深大和钻采技术薄弱等风险因素.
    11  页岩气保存机制探讨
    范明 俞凌杰 徐二社 杨振恒 张文涛 刘伟新
    2018, 0(1).
    [摘要](17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在储集空间上的本质差别就是孔径或孔隙结构的差异。根据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埋藏史、含气量、生产数据及解吸气同位素分馏这4方面资料,指出页岩气是以单个或多个有机质碎片所形成的连通孔隙网络为单元被保存在页岩中,毛管压力与静水压力是页岩气孔隙压力的保存机制,因此页岩的富气程度不受构造形态或圈闭的控制。构造活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主要决定于构造升降对静水压力破坏及地质应力对页岩页理面的破坏程度,水平挤压条件下层理面张开所引起的毛管封闭能力下降,导致页岩气散失。而断层往往是应力释放区域,使页理面不会受到进一步的破坏,相反可能对下盘起到保护作用,成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目标。根据毛管力原理可进一步估算页岩气的可采收率,从而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12  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发展展望
    张所续
    2013, 22(3).
    [摘要](35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世界页岩气非常丰富.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页岩气资源居世界前十位.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两个主要国家,由页岩气引发的“绿色能源革命”正在向全球蔓延.页岩气成为北美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并引起全球天然气供应格局的重大变化.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也受到极大重视.通过深入开展全国性页岩气资源调查、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大大缩短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推动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
    13  页岩气开采机理研究进展
    陈天宇
    2014, 23(6):14-18.
    [摘要](30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美国页岩气开采历程表明准确认识页岩气开采机理是页岩气得以成功开采的关键,文章深入分析了页岩气开采机理中储层概念化物理模型、页岩气开采理论模型、页岩气开采模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正确认识必须首先建立适合中国页岩气储层岩石微观结构的物理模型;②中国含气页岩储层埋深较大,其所处的应力环境较为复杂,页岩气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地应力变化均发生变化,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研究必须考虑地应力的影响;③需结合中国含气页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基于适合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理论模型,发展相应页岩气开采的数值模拟技术。
    14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肖贤明 宋之光 朱炎铭 田辉 尹宏伟
    2013, 38(5).
    [摘要](3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15  专家谈页岩气
    2009, 0(5).
    [摘要](20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国际事业部中加石油中心主任韩华尽管我国天然气生产开发仍处在早期阶段,但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面临北美现在所面临的常规天然气产量持续性递减问题。因此,中国天然气工业重心向非常规天然气转移只是时间问题。
    16  北美页岩气研究及对我国下古生界页岩气开发的启示
    肖贤明 宋之光 朱炎铭 田辉 尹宏伟
    2013, 38(5):721-727.
    [摘要](26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17  贵州页岩气源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远景分析
    杨瑞东 程伟 周汝贤
    2012, 23(2):340-347.
    [摘要](29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贵州在地质历史时期长期处于海洋沉积环境,特别是缺氧沉积环境发育,形成多层位黑色泥页岩。根据黑色泥页岩分布范围及厚度,主要划分出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奥陶系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泥盆统罐子窑组—火烘组、下石炭统大塘组、二叠系栖霞组—龙潭组。页岩气烃源岩具有层位多、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等特点。同时,根据页岩气烃源岩分布、厚度、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等综合分析,划分出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区,即武陵褶皱、黔中—黔北、南盘江紫云—册亨页岩气有利发育区,并认为南盘江坳陷的册亨—望谟一带是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远景区。
    18  页岩气开发综述
    张东晓 杨婷云
    2013, 34(4):792-801. DOI: 10.7623/syxb201304023
    [摘要](29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中国页岩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中国尚未实现页岩气的工业开发,对页岩气综合评价、采出机理、开采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基于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对国内外页岩气的研究进展以及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评估页岩气资源是开发的第一步,分析了决定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各个参数;2深入研究页岩气的采出机理对开展数值模拟和指导压裂设计有重要意义,总结了页岩气的复杂开采机理及流动模型;3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水平井与水力压裂,重点揭示了储层特点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开采提供参考;4回顾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进程和资源特点,展望未来开发前景。
    19  页岩气简介及页岩气在贵州省的示范性勘查
    本刊编辑部
    2012, 29(2):160-160,159.
    [摘要](19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简介 页岩气(英文名称:ShaleGas)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与其它类型天然气藏相比,页岩气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层中,由地层中有机质热演化形成,具有自生、自储、自保的成藏特征。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0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分析
    高阳 罗玲 李文博
    2015, 24(8).
    [摘要](330)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页岩气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为缓解能源紧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全球视角统筹考虑,通过对美国、欧洲页岩气的发展进程、技术水平、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国内页岩气储量、分布、成藏等资源状况,对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做好页岩气地质调查基础工作、加快页岩气技术创新、完善页岩气产业政策、设定合理价格、注重开发与环保协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迅速发展我国页岩气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21  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研究进展——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
    孙健 包汉勇
    2018, 0(1).
    [摘要](18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既是勘探开发评价的基础,又是工程工艺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大规模商业开发直至2012年底焦页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后方才正式启动,加之与北美页岩气成熟开发区相比,地质地表条件复杂,因而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的研究无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为此,以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差异化分析为基础,重点依托涪陵页岩气田四年多来的开发实践,从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储集性、可压性及含气性等多个方面系统建立了页岩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参数体系,明确了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方法和技术手段;并进一步阐述了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优质页岩气层段典型地质特征,可为类似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借鉴。
    22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张丽雅 李艳霞 李净红 晋亚文
    2011, 30(6):90-93.
    [摘要](3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分析对比美国与中国南方页岩气成藏条件,认为页岩气富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泥页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②储集条件(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及裂缝发育);③保存条件主要包括埋藏深度、温度与压力等.其中前两项为页岩气成藏主要条件.总结出有利的页岩气藏开发下限指标为:w(TOC)≥0.5%,Ro>0.4%,页岩单层厚度≥9m,脆性矿物(石英)体积分数≥50%.对比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有利区主要为川东北、川东、鄂西渝东和湘鄂西区.
    23  页岩气现场解吸方法优化
    2015, 0(3).
    [摘要](29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4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张金川 薛会 张德明 蒲军
    2003, 17(4):466-466.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并富集于泥页岩 (部分粉砂岩 )地层中的天然气。 182 1年在美国Chautauqua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 (在井深 2 1m处 ,从8m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 )。 1998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 10 0亿m3 ,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 2 3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根据Curtis等人的资料分析页岩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 1)岩性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黑色泥页岩(高炭泥页岩类 ) ,岩石组成一般为 3 0 %~ 50 %的粘土矿物、 15%~ 2 5%的粉砂质 (石…
    25  页岩气赋存力学机制
    左 罗 熊 伟 郭 为
    2014, 0(2):158-162.
    [摘要](1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由于工信部备案问题,中国地学期刊网(www.geojournals.cn )可能会被工信部暂停,我们正积极协调解决备案问题,暂停期间将启用替代方案,中国地学期刊网的网址将临时变更为 geo.ijournals.cn ,彻底解决备案后恢复中国地学期刊网网址,特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