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期刊网

火山专题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火山与火山灾害
    张虎男
    1989, 0(2).
    [摘要](32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概要介绍火山的一般情况,侧重介绍火山喷发灾害及对我国的影响,指出我国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问题,以加强研究,防患于未然。
    2  火山碎屑流与火山碎屑流堆积
    谢家莹
    1994, 15(3):53-54.
    [摘要](28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3  火山喷发物理作用——火山地质学前沿课题
    魏海泉 孙善平 李家振
    1991, 0(1).
    [摘要](28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火山喷发物理作用这一前沿课题的概念、含义、研究内容与意义.分别列出专题讨论了岩浆在地下形成后上升的几种物理机制及判别标志、岩浆房内物理作用与火山喷发机制的关系;自岩浆房上升至地表途中由于挥发份及通道形状等作用导致的喷发压力、喷出速度与喷发高度的变化等内容.
    4  火山地层学与火山架构:以长白山火山为例
    王璞珺 衣健 陈崇阳 王岩泉
    2013, 0(2):319-339.
    [摘要](29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将长白山火山喷出物按成岩方式和岩相可分为柱状节理熔岩、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石流等20种基本类型,它们均可构成可识别的19种火山地层单元。火山架构是由被火山地层界面所围限的诸多基本地层单元叠置而成。一个复杂的火山组合体,可以通过界面识别,拆分成若干火山地层单元,从而实现对火山堆积体的分解描述和整体认知。基性火山喷发区常见的5种火山架构(单源火山田、洪泛玄武岩田、熔岩盾火山、中心式火山和层状复合火山),在长白山地区相继发育。本区火山灾害可分为原发和次生2种。原发性灾害指火山再次喷发引发的灾害,巨量天池水可沿火山断裂下渗,使气水-岩浆喷发的可能性和爆炸强度增加,同时还能引发火山泥石流。次生灾害主要源于火山碎屑堆积物的再搬运和熔岩火山体的崩塌。熔岩火山在本区分布最广,但其底座常为3~7m厚的松散沉积层,这犹如坐落在软地基之上的摩天大厦,是很不稳定的火山架构。熔岩体下伏的这些风化壳型松散层,只要发生流变或差异性沉陷,就会引发山体滑坡和山崩。因此,加强相关基础地质调查,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区段开展次生火山灾害风险评估,势在必行。
    5  夏威夷火山考察
    费琪
    1991, 10(2):97-100.
    [摘要](2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是对夏威夷地区 O′ahu.Maui及Hawaii岛的实地考察报告.位于岛链最东南端的大岛上的Hawaii火山至今仍在喷发,景象极其状观.现代活火山及各种伴随的地质现象,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它既给人类带来各种自然灾害,但也为板块运动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6  长白山天池火山潜在的火山灾害评价
    杨清福 刘若新 魏海泉 桑成良 张兴科
    1999, 45(7):215-221.
    [摘要](292)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世界上著名的具有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火山 。该火山于公元1215年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爆炸式喷发,其爆发指数为7,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一次大喷发。以这次大规模喷发为参照系,采用“以古论今”的原则,将未来潜在的火山灾害分为降落灾害、火山碎屑流灾害、火山泥石流灾害3种主要类型,对这3种灾害分别确定了分布范围,并划分了灾害程度带。
    7  长白山火山研究进展
    2015, 0(4).
    [摘要](45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8  成矿火山系统
    Arcadey B.Ignatyev Anatoley E.Polozov 洪景鹏
    1993, 0(1).
    [摘要](29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东亚大陆边缘的成矿火山系统(OVS)的理论与复杂的矿床成因理论相悖(金、银、锡、铝、钨、铜、铀、铂、氟、金刚石、稀土)。区分矿床远景区,矿床以至矿体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应用成矿火山系统理论的新进展。成矿火山系统是物质在不同构造层次或地壳、上地幔演化不同阶段里重新分布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成矿火山系统可以看作容矿构造,它决定矿质迁移路线、张驰带的位置以及矿质组分的富集。火山系统
    9  华北白垩纪古火山及火山地形问题
    张鑑模
    1955, 34(3).
    [摘要](310)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引言华北一带自山东、北京西山、宣化、张家口以至原热河与辽宁,其中古火山星罗棋布,我国从事该地调查者如叶良辅、王恒升、谭锡畴及苏联的奥勃鲁契夫等对于地质、地文、岩石、构造、矿产等方面均有论著。作者于1954年5月,因工作之便在西山、宣
    10  火山资源述评
    刘若新 李霓
    2000, 19(3):172-174.
    [摘要](48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景观。它把地幔和地壳物质喷出地表,改变和影响环境,同时形成重要的矿产、地热和旅游等资源。本从三个方面评述了火山资源问题。
    11  黑龙江省莲花山第四纪火山
    巩杰生 朱诚 刘俊义
    2012, 0(3):183-190.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莲花山火山的火山景观、喷发时代、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构造和经济地质。根据莲花山火山石龙岩同位素测年和第四纪地层层序资料,其喷发时代属早更新世。新取得的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幔源包体和巨晶资料表明其岩性和五大连池相似,又略有差别。作者认为莲花山和尖山为五大连池火山往-西南的延伸。广义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包括五大连池、莲花山和尖山,共21座火山锥。
    12  腾冲火山研讨会纪要
    郭正府
    2011, 0(1):72.
    [摘要](28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腾冲火山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云南腾冲圆满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IAVCEI中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并得到腾冲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腾冲县政府和县防震减灾局的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
    13  神奇的火山洞穴
    尹家衡
    2001, 22(3):214-218.
    [摘要](27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洞穴是一处重要的地质地貌现象和地貌类型,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山洞穴主要是指火山熔岩型洞穴,除此之外,还有构造-差异风化洞穴和火山侵入岩崩塌堆叠型洞穴。它们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各具不同的成因机理,旅游及科研价值巨大,极具开发潜力。
    14  火山喷发的预测
    Franco Barberi 赵勇
    1993, 0(1).
    [摘要](26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近15年的经验证明充分监视的火山出现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前兆”),可及时识别不稳定状态,随着不稳定体系的前进发展,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然而,至今为止已在频繁喷发的火山中取得了真正成功的火山预测,例如,反复的流体熔岩喷发(Kilauea)或当粘性熔岩丘增长期间频繁的中等爆发(St. Hclens山脉)。长期休眠的火山,可能发生最危险的高能量爆发式喷发。火山学家能很容易地识别这种不稳定状态,但是他们却不能预测火山喷发的时间,甚至不能确定这种“危机”是否随着喷发而终止。这些问题
    15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质旅游
    上官志冠
    1993, 15(3):220.
    [摘要](271)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名山,地处吉林东部中朝边境,方圆7万km2,是鸭绿江、图门江和松花江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白头山天池位于长白山顶(照1)。不同时代喷发形成的16座火山锥簇拥着天池环湖而立
    16  长白山天池火山研究进展
    刘若新 魏海泉
    1996, 17(4):2-11.
    [摘要](44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山距今4105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喷发。其最近的一次大喷发发生于公元850~1040年间。估计了这次喷发的喷发物体积和C1,F,S等的释放量。数值模拟表明,该次大喷发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最近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在该火山下面存在地壳和上地幔双层岩浆房。认为该火山现在仍是一座具潜在灾害性大喷发危险的现代活动火山。
    17  中國近期火山
    尹贊勳
    1937, 2(4):321-338.
    [摘要](282)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自地殼形成之後,火山活動即繼續不斷。其年代攸久者,形態早已消滅,所可考者只火山岩流及其他噴發物耳然亦偶有例外,散見各處,蘇格蘭石炭纪地層中保存完美之火山,即其最著
    18  凯里马西火山:一个被忽视了的碳酸岩火山
    A.N.Mariano P.L.Roeder 魏东岩
    1985, 0(6).
    [摘要](27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正> 东非的一个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格雷戈里裂谷(东部裂谷)及其伴随有喷出碳酸岩的碱性火成活动。凯里马西碳酸岩是坦桑尼亚北部新第三纪火山区的一个年轻的喷发岩体,呈几乎完整的对称火山锥产出。锥体横跨裂谷的断崖,并被杂岩体后的断层所错开(图1a,1b),凯里马西火山口仅距奥尔多尼奥伦盖火山口12
    19  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分析
    赵谊 邹卫东
    1999, 8(4):139-146.
    [摘要](44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反演和分析,通过对现代岩交流心概念和国外活火山实例剖析,采用岩浆固结的Stefan问题的葩演了岩浆房的固结曲线和固结时间:引入SFT理论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浆碎屑化机制;利用壳幔结构化R值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稳定性;采用火山区卫星重力异常剖面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幔物质活动性,结合五大连池火山现代喷发的史料分析,模拟了五连池火
    20  浙江中生代火山构造
    水涛
    1981, 0(2):113.
    [摘要](437)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浙江省十余万平方公里面积中,三分之二为中生代(上侏罗世及白垩纪)陆相火山岩所被复。对此广大火山岩区开展区域火山构造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至今在火山岩区大都还是沿袭沉积岩覆盖区的工作方法,停留在火山活动期后线形构造的调查和分析。
    21  克山县尖山火山
    陈洪洲 杨森林 高峰 陶汝朋 潘玉林
    2005, 21(1):118-122.
    [摘要](4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尖山火山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克山县境内,嫩江支流讷谟尔河的南岸,属于松嫩平原区。由于这一区域基岩出露少,不便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故以往关于尖山火山的资料报道很少。《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中没有提到该火山,《中国火山》(刘嘉麒,1999)一书中虽提到克山县北兴镇的尖山火山的名称,但不见相关的报道。
    22  火山和金属矿
    一丁 в·и·斯米尔诺夫
    1975, 0(2).
    [摘要](29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苏联科学院有关研究所近数十年来的研究,揭示出火山喷发不仅有破坏性力量,而且有创造性力量,并作为强大的地质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火山发育的历史,可以看出火山喷发有一个激烈向上的阶段和一个逐渐衰退阶段。前一阶段,强烈爆发震撼地球并伴之以熔岩溢出。熔岩的数量逐渐减少时,火山活动也就表现为喷出蒸气、气和火山灰。后一阶段,即停息阶段,其特点基本上可称为火山期后过程,例如长时间地从地内分离出炽热的、矿化的、有化学性质活动力的气体和热液。由火山生成的这些热液从地球内部带出各种元素,其中也包括一些金属。火山成因的这些热液,当其上升时含在其中的大部分元素沉淀在地球深部,或者
    23  长白山火山活动状态分析
    刘国明 杨景奎 王丽娟 孙纪财
    2011, 30(4):393-399.
    [摘要](4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长白山天池火山自1985年起每年6~9月开展季节性地震观测。1985~1994年平均每年记录到的火山地震在40次以内。从2002年7月开始,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发生1293次地震,2004年虽然地震数量略有下降,但是能量释放持续增强。近年来,长白山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2004年12月和2005年4月在距离长白山天池30多公里的抚松县发生了4.4级和4.0级构造地震。长白山附近发生了多次地震和火山震,天池口附近有强烈震感,可听到地声,并造成轻微震害。2005年8月以后火山地震渐趋平静,逐渐恢复到2002年以前的地震活动水平。本文对长白山火山地震监测的现状和监测能力进行了讨论,并从基本的观测事实出发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近年来的活动水平,对其目前的活动现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24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衣健 王璞珺 单玄龙 CARNIEL Roberto 武成智 王寒非 孙松 郭剑南
    2020, 36(11):3346-3362.
    [摘要](502)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sup>3</sup>,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构成、垂向堆积序列和堆积特征),结合筛析法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成分分析,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特征,探讨了相和亚相划分,并建立了火山碎屑流搬运和堆积模式。根据火山碎屑的堆积特征,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分为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包括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火山碎屑流冲击扇相(包括扇头亚相和扇体亚相)等两相四亚相。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主要发育在天池火山锥体周缘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176;~60&#176;之间)的火山U型谷中;火山碎屑流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的熔岩台地处(坡度在5&#176;~15&#176;之间),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体亚相以块状混杂堆积为主要特征,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头亚相则以多火山碎屑流单元垂向叠加为主要特征。多单元叠加现象是由搬运过程中火山碎屑流单元发生分离增生作用形成。根据火山碎屑流的最大分布范围和厚度,如果再次发生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类似规模的普林尼式喷发,至少距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中心45km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火山碎屑流灾害风险。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变规律,对火山碎屑喷发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25  腾冲火山地热区的构造演化与火山喷发
    阚荣举 赵晋明
    1996, 17(4):28-33.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讨论了腾冲地区在D-E2时期的板块拼合演化过程及其大地构造单元位置,用以说明腾冲火山地热区的现今区域构造条件,讨论了火山喷发时期与板块碰撞时代的关系。
    由于工信部备案问题,中国地学期刊网(www.geojournals.cn )可能会被工信部暂停,我们正积极协调解决备案问题,暂停期间将启用替代方案,中国地学期刊网的网址将临时变更为 geo.ijournals.cn ,彻底解决备案后恢复中国地学期刊网网址,特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