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89(4):671-680.
摘要:
2015, 89(4):681-691.
摘要:腕足类Spinochonetidae (fam. nov.)是建立在采自宜昌地区兰多维列统罗惹坪组下段中部(上埃隆阶)Spinochonetes Rong, Xu et Yang (1974)和Spinolella (gen. nov.)两个属,以及一个属、种未定的基础上。新科成员仅有从腹壳喙部伸出一根直的腹喙刺,这与Chonetoidea超科内的Strophochonetidae科以及Chonestrophiidae科众成员的铰合部刺都是从腹壳后铰合缘上伸出来的有着本质差别。另外,本文还对Spinochonetes以及它的属型种S. notata Rong, Xu et Yang (1974)进行重要图解和补充描述。与此同时,对Spinolella (gen. nov),以及S. minuta (gen. et sp. nov.)进行描述和对比。据目前所知,新科众成员只分布于我国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等地区,属于上扬子地台区的土族居民。 因为Spinochonetidae (fam. nov.)属于腕足类独特一个类型,演化极快,贝体极小,保存又很好,因此具有分类学、地层对比,以及恢复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2015, 89(4):692-700.
摘要:本文对肖畈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全分析测试,认为该岩体化学成分具超酸、富碱、弱过铝和贫钠富钾等特点,属超酸性富碱钾玄岩系列岩浆岩。 岩石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在10.65~20.53之间,δEu负异常中等,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左高右平倾斜的“U”字型,属后碰撞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大别钼多金属成矿带中富钼中酸性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肖畈岩体似斑状花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38.7±0.86Ma(1σ,n=8,MSWD=0.87),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研究认为肖畈岩体不是灵山花岗岩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它们分属两期岩浆活动,依据:(1)肖畈岩体成岩年龄早于灵山岩体近10 Ma;(2)肖畈岩体来源于下地壳相对高温高压岩浆源区,不可能由灵山岩体(低温岩浆)分异而成。肖畈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及其后伸展机制下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减薄而引起的岩浆活动。地壳拆沉,幔源物质上侵,含斜长石一角闪石一石榴石一辉石的高压麻粒岩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肖畈深源浅成型富钼(铜)花岗岩体。
彭智 , 杜建国 , 陈芳 , 邱军强 , 万秋 , 董婷婷 , 汤金来
2015, 89(4):701-714.
摘要:同兴寺岩体为北淮阳构造带内著名的碱性岩体。同兴寺碱性岩具SiO2、Al2O3含量中等,富碱、准铝质、Mg#小等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Ta、Ti。LaN/YbN与LREE/HREE比值均较大,具较弱的δCe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稍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同兴寺二长闪长岩和角闪正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 126.1±1.1 Ma和124.4±1.3 Ma,均为同兴寺杂岩体早白垩世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同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基于前人关于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本次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方面的研究,认为同兴寺碱性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罗梅 , 潘凤雏 , 李巨初 , 徐志忠 , 邓午忠 , 李关清 , 刘丽君
2015, 89(4):715-730.
摘要:依据近年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大调查的资料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获得的系统、详细的矿产资源资料,编写论述了西藏大冈底斯北部(包括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冈底斯成矿带、中冈底斯成矿带三个成矿带)的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与成矿系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包括燕山早期(洋盆形成时期,如东巧铬矿)及燕山中晚期(陆内俯冲挤压时期,如屋索拉金矿)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那曲-洛隆盆地与喜马拉雅期流体作用有关(如纳多弄铅矿)矿床成矿系列;北冈底斯成矿带矿床主要分布在申扎-嘉黎一线的北部地区(亦称冈底斯北矿带),包括玉古拉镍矿(燕山早期,岩浆岩型)、舎索铜矿(燕山中晚期,矽卡岩型为主)、尤卡朗-昂张铅矿(燕山中晚期,热液型为主)、俄龙呷砷矿(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流体-改造型为主)四个地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系列;中冈底斯成矿带包括近东西向两个成矿亚带,北边为革吉-雄巴-文部成矿亚带燕山中晚期(如尕尔铜金矿)及狮泉河-申扎弧-盆系演化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南边为朗久-塔诺错-纳木错成矿亚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如甲岗钨钼铋矿)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矿床成矿系列。
路东宇 , 叶会寿 , 于淼 , 杨兵 , 王生龙 , 张捷先 , 抄尉尉 , 王鹏
2015, 89(4):731-746.
摘要:内容提要:近些年探明的江里沟大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处秦岭造山带西段勉-略缝合带以北岗察复式岩体西北缘,属斑岩-矽卡岩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江里沟花岗岩体与下二叠统大关山群的大理岩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凝灰质细粉砂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豆荚状产出。云英岩型钨矿体和斑岩型钼矿体赋存于江里沟花岗岩体中。本次研究选取16件矽卡岩型和斑岩型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介于215.0±3.0Ma~219.0±3.7Ma,加权平均年龄为216.85±0.77Ma,等时线年龄为217±1Ma(MSWD=1.4)。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属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的产物。
2015, 89(4):747-754.
摘要:流体包裹体是赋存在矿物中的流体样品,均一实验是以其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演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但某些深成岩或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如我国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中的富CO2包裹体,因具有较大的内压,当利用传统的热台在1个大气压下加热时,容易发生爆裂而无法观测到均一行为和均一温度。因此,本文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以H2O为压力介质对流体包裹体施加外压,完成了甲基卡矿床No. 134号脉石英中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压的增大,均一温度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流体包裹体在被捕获后并非严格的等容,从而警示我们以后再对深成矿床中具有高内压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时应选用HDAC以获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补充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数据后,石英中的H2O-CO2-NaCl包裹体表现出良好分异现象,随着均一状态自液态CO2→CO2与H2O临界相→液态H2O相变化,均一温度和盐度也随之降低,且比锂辉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更低的盐度和更大的温度变化范围。这些热力学特征说明,在锂辉石型伟晶岩形成过程中,锂辉石和石英先后结晶,分别主要捕获富子晶包裹体和H2O-CO2-NaCl包裹体,同时Li+不断向锂辉石结晶前锋聚集,使参与流体的Li+含量降低,致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2015, 89(4):755-765.
摘要:内容提要: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80~324℃、211~303℃和147~259℃,盐度范围分别为6.20%~9.98%NaCleqv、1.74%~10.73%NaCleqv和0.18%~10.11%NaCleqv,指示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成矿流体属于典型H2O-CO2-NaCl流体体系。利用不混溶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主成矿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30~360℃,捕获压力为130~150MPa。综合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与相分离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张西社 , 王瑞廷 , 代军治 , 杨智慧 , 孟德明 , 霍天云 , 宋清理 , 曹广杰
2015, 89(4):766-778.
摘要:陕西色河铺地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凤镇~山阳大断裂近南侧。区内广泛发育隐爆角砾岩,其受凤镇~山阳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和云镇~冷水沟~牛耳川复背斜的联合控制。隐爆角砾岩是近地表浅成-超浅成(0.5~3km)封闭条件下由地下岩浆爆炸作用所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隐爆角砾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熔浆质隐爆角砾岩、混合质角砾岩、热液隐爆角砾岩三类。从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认为它们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具一定的分带性,其间呈过渡关系。该区蚀变、矿化主要发生在热液隐爆角砾岩中,在混合质角砾岩中很少,在熔浆质隐爆角砾岩中更少见。蚀变和矿化类型有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镜铁矿石英铁白云石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热液隐爆角砾岩是容矿岩石,是寻找铜矿的主要勘查对象。Hg、Sb、As可作为找Cu的指示元素。
2015, 89(4):779-793.
摘要:内容提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二叠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造山伸展、中-晚二叠世强烈挤压逆冲、三叠纪继承性逆冲叠加、侏罗-白垩纪整体振荡升降和新生代陆内前陆等五大构造阶段,总体上三叠纪前构造活动强烈,三叠纪之后构造趋于稳定。不同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差异性,自北向南三种垂向叠加演化方式形成三类复式地质结构:哈山地区属于“推覆-超剥型”,克拉玛依地区属于“逆掩-超剥型”,车排子地区属于“冲断-超剥型”。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是不同的叠加演化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结构类型,进而控制不同的源、圈、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二是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个成藏期,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逆冲抬升,是油气长期指向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导致其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立体含油的特点。
2015, 89(4):794-804.
摘要:受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因遭受大气降水岩溶作用而发育了丰富的溶蚀孔隙。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埋藏成岩演化过程,深层灯影组白云岩中仍见有丰富的储集空间未被成岩矿物充填而保存下来。通过对钻井及野外剖面进行系统岩石矿物学研究发现,储集空间保存段是灯影组上部的沥青显示段;而没有沥青的下部白云岩中的孔隙空间多被白云石等成岩矿物所充填。林1井研究发现,上部沥青发育段白云岩储层孔隙度多大于3.0%,最高可达10.6%,平均为4.0%;但下部沥青不发育的自生白云石充填段孔隙度一般都小于3.0%,平均为1.95%。下部白云岩段溶蚀孔洞中自孔洞边缘向中心,所充填的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120℃逐渐增加至238℃;电子探针分析Fe、Mn平均含量从0.063%和0.025%逐渐升高至0.35%和0.108%;氧同位素组成δ18OVPDB从-6.8‰逐渐降低至-11.2‰;表明了下部沥青未充填段成岩充填作用在埋藏过程中持续进行。油气充注改变了白云岩储层中的成岩流体环境并抑制了成岩矿物的形成;在后期埋藏过程,油逐渐转变成沥青覆盖在孔洞壁周围,也抑制了成岩矿物的沉淀形成;因而在现今沥青存在的深层白云岩储层中仍有丰富的孔隙空间保存下来。
黄艳辉 , 刘震 , 吕福亮 , 武彦 , 贺晓苏 , 王彬
2015, 89(4):805-816.
摘要:深水低勘探领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之一,有效烃源岩发育程度是低勘探领域烃源岩早期评价首先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而低勘探领域钻井稀少,缺乏采样分析资料,严重制约着烃源岩早期预测。针对这一严峻挑战,本文在借鉴邻区井孔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层序地层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技术,探讨了以多项烃源岩参数为主的5项烃源岩早期预测评价方法,即(1)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确定有利烃源岩发育层段;(2)利用地震速度-岩性定量预测方法确定烃源岩厚度;(3)利用地震绝对速度定量估算烃源岩成熟度Ro;(4)运用地震相转沉积相,再由沉积相转有机相方法预测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和分布;(5)烃源岩层段综合评价优选。应用该方法对华光凹陷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早期预测,发现崖城组各段烃源岩厚度具有北厚南薄的特征,崖二段烃源岩最厚可达450m;崖城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较高,受埋深影响,崖三段烃源岩Ro值最高;崖二段浅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最大,滨岸平原沼泽相最窄,崖一段和崖三段浅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小,但滨岸平原沼泽相烃源岩分布最宽,并且扇三角洲分流平原沼泽相烃源岩分布较广;烃源岩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崖二段是最有利烃源岩,崖一段和崖三段是较有利烃源岩。
创刊于1922年, 月刊
主编 :杨经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001-5717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951/P
国内邮发代号 :2-113
国外发行代号 :M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