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孙龙德同志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
| 禹启仁 |
| 2006,52(4) [摘要(1438)] [PDF 797.02 K (1038)] [[HTML] |
| |
| 华北地区两个世代深部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燕山运动与深部过程 |
| 邢作云 邢集善 赵斌 刘建华 袁晓萍 |
| 2006,52(4):433 [摘要(2132)] [PDF 7.97 M (1845)] [[HTML] |
| |
| 地球初期壳幔演化的物理过程 |
| 王守旭 张兴春 陈衍景 |
| 2006,52(4):442-449 [摘要(1764)] [PDF 6.50 M (1496)] [[HTML] |
|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
| 禹启仁 |
| 2006,52(4):449 [摘要(1403)] [PDF 530.08 K (1226)] [[HTML] |
| |
| 辽西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
| 刘艳青 杨忠芳 赖木收 |
| 2006,52(4):450-458 [摘要(2124)] [PDF 6.95 M (1770)] [[HTML] |
| |
|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
| 芮宗瑶 侯增谦 李光明 刘波 张立生 王龙生 |
| 2006,52(4):459-466 [摘要(2296)] [PDF 6.19 M (1919)] [[HTML] |
| |
| 纪念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李捷先生 |
| 王艳君 |
| 2006,52(4):466 [摘要(1510)] [PDF 1.01 M (1237)] [[HTML] |
| |
|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
| 关连绪 王科强 黄辉 王美娟 关妍 |
| 2006,52(4):467-476 [摘要(2113)] [PDF 7.99 M (1787)] [[HTML] |
| |
| 滇-黔地球化学边界似基韦诺(Keweenaw)型铜矿中有机质与成矿条件研究 |
| 刘德汉 孙永革 徐世平 朱炳泉 陈广浩 柴平霞 胡耀国 常向阳 |
| 2006,52(4):477-485 [摘要(1728)] [PDF 6.40 M (1398)] [[HTML] |
| |
|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碳、硫、铅同位素 |
| 王莉娟 王京彬 王玉往 朱和平 |
| 2006,52(4):486-493 [摘要(2050)] [PDF 7.09 M (1685)] [[HTML] |
| |
|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
| 孙泽轩 陈洪德 吴英 姚毅锋 |
| 2006,52(4):494-500 [摘要(1884)] [PDF 6.03 M (1553)] [[HTML] |
| |
|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的新证据 |
| 周自隆 阮明德 |
| 2006,52(4):501-509 [摘要(2178)] [PDF 8.53 M (1689)] [[HTML] |
| |
|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
|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
| 2006,52(4):510-521 [摘要(1958)] [PDF 9.13 M (1853)] [[HTML] |
| |
|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
| 付晓飞 王朋岩 申家年 付广 吕延防 |
| 2006,52(4):522-531 [摘要(1941)] [PDF 7.51 M (1813)] [[HTML] |
| |
| 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与成片套损因素新认识 |
| 刘合 卓胜广 高合明 刘建东 吴恩成 金岩松 |
| 2006,52(4):532-538 [摘要(1591)] [PDF 8.34 M (1411)] [[HTML] |
| |
|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在中国的前景 |
| 胡朋 聂凤军 江思宏 |
| 2006,52(4):539-549 [摘要(2543)] [PDF 9.52 M (2001)] [[HTML] |
| |
| 四川岔河锡矿区富铟矿石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
| 郭春丽,王登红,付小方,赵支刚,傅德明,陈毓川 |
| 2006,52(4):550-555 [摘要(1712)] [PDF 5.24 M (1442)] [[HTML] |
| |
| 孙龙德同志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
| 禹启仁 |
| 2006,52(4):555 [摘要(1471)] [PDF 500.62 K (1129)] [[HTML] |
| |
| 中国地质学会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称号 |
| 禹启仁 |
| 2006,52(4):555 [摘要(1271)] [PDF 426.72 K (1172)] [[HTML] |
| |
|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
| 张彦 陈文 陈克龙 刘新宇 |
| 2006,52(4):556-561 [摘要(2245)] [PDF 4.04 M (1638)] [[HTML] |
| |
| 粤北下庄铀矿田中铀酰矿物的成分特征——对核废料处置库中UO2氧化行为的启示 |
| 卢龙 陈繁荣 王汝成 |
| 2006,52(4):562-569 [摘要(2920)] [PDF 7.96 M (1550)] [[HTML] |
| |
| 碳酸盐岩裂缝介质中微观二维油水运移聚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
| 唐玄 金之钧 杨明慧 明海会 |
| 2006,52(4):570-576 [摘要(1567)] [PDF 6.78 M (1320)] [[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