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内微球粒的发现与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发现了大量微球粒,这些微球粒数目的峰值在层位上与铱异常、碳稳定同位素负异常大体是一致的,与生物大量绝灭也大体上是相当的。显示了与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内相类似的微球粒数目变化特征。某些铁质微球粒的结构表明,微球粒形成于高温熔体急速冷却的物理环境。有些微球粒的Cr/Fe与CI型陨石相近,有些与铁质宇宙尘的相近,而有些则与地球物质的相近。微球粒的来源是复杂的,现有来源于地内的,也有来源于地外的。此文主要是介绍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所发现的微球粒及对其研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高振刚,徐道一,张勤文,孙亦因.1987.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内微球粒的发现与研究[J].地质论评,33(3):203-211,[DOI].
.1987.[J]. Geological Review,33(3):203-2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