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中图分类号:

P542


On Tectonic Seesawing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Global implication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单位:
  •    
  •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东亚大陆是在印支期(250~220Ma)由诸多微陆块拼接而成,曾形成巨型的岩石圈(根)其中陆块碰撞带岩石圈根可能深达200余千米或更深,俯冲的陆壳岩石曾深达约100km,并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当时中国东部上升为高原(5000~6000m),西部为特提斯海,构成东高西低的地貌景观。大约在160~150Ma前后,亚洲东部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山根垮塌,导致软流圈地幔侧向上涌补偿。形成巨量的火山岩和花岗岩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董树文 邓晋福.2000.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J].地质论评,46(1):8-13,[DOI].
Dong Shuwen, Wu Xihao, Wu Zhenhan, Deng Jinfu, Gao Rui, Wang Chengshan.2000. On Tectonic Seesawing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Global implication of the Yanshanian Movement[J]. Geological Review,46(1):8-1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