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锆石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及意义
作者:
中图分类号:

P534.1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072075)和中国百人计划合作研究成果,南京大学开放测试基金(0303Y302-2004)资助.


Raman Micro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Zircon from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 in Yunnan and Its Significances
Author:
单位:
  •    
  •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银喜 张明生 周建新 王哓宇 王媛媛 陈强 宋彪 张开均 杨杰东 李惠民.2007.云南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锆石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及意义[J].地质论评,53(1):22-30,[DOI].
WANG Yinxi, ZHANG Mingsheng, ZHOU Jianxin, WANG Xiaoyu, WANG Yuanyuan, CHEN Qiang, SONG Biao, ZHANG Kaijun, YANG Jiedong, LI Huimin.2007. Raman Micro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Zircon from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 in Yunnan and Its Significances[J]. Geological Review,53(1):22-3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