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底水油藏隔夹层分布预测 ——以哈得逊油田东南井区为例
作者: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ZX05009-003)的成果。


Dynamic-Static Integrated Prediction Method of Interlayer Distribution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Region in Hadeson Oilfield
单位:
  •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    
  •    
  •    
  •    
  •    
  •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0]
  • |
  • 相似文献 [0]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文介绍了隔夹层的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水在底水油藏内流动的关键因素(束青林,2006;甘利灯等,2012)。目前,国内外对碎屑岩隔夹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相及海陆过渡环境中,并多用单井测井识别结合地质模式及井间相控地质建模的方法表征底水油藏隔夹层的分布规律(王改云,2009;张国一等,2012)。但是,这些利用静态地质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缺乏动态生产资料的参与及验证。哈得逊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亿吨级海相碎屑岩油田,主力产层是滨岸相东河砂岩,东南井区是底水范围较大的油藏,其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级次的隔夹层,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本文以哈得逊油田东南井区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和级次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含水率的分类,对隔夹层的静态地质特征与动态响应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底水油藏隔夹层分布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404错误(可在服务器上查看具体错误信息)

    指定的页面不存在

    站长请点击 返回上一级>>
    相似文献

    404错误(可在服务器上查看具体错误信息)

    站长请点击 返回上一级>>
    引证文献
    引证文献 [0]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余义常,徐怀民,王超,高兴军,周新茂,宁超众.2017.动静结合的底水油藏隔夹层分布预测 ——以哈得逊油田东南井区为例[J].地质论评,63(supp.):109-110,[DOI].
YU Yichang, XU Huaimin, WANG Chao, GAO Xingjun, ZHOU Xinmao, NONG Chaozhong.2017. Dynamic-Static Integrated Prediction Method of Interlayer Distribution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Region in Hadeson Oilfield[J]. Geological Review,63(supp.):109-1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762
  • 下载次数: 1594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2-15
  • 最后修改日期:2017-03-24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