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技术在煤田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174157)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JKY202216)的成果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ssive seismic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goaf in coalfield
Author:
单位:
  • 1)山东能源集团南美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400; 2)北京探创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67    
  • 2)北京探创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67    
  • 3)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93    
  • 4)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 2)北京探创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67    
  • 1) Shandong Energy Group South America Co., Ltd., Qingdao, Shandong, 266400;2) Beijing Tan Chuang Re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67    
  • 2) Beijing Tan Chuang Re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67    
  • 3) SGI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93    
  • 4)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 2) Beijing Tan Chuang Resource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67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地震干涉方法能够从背景或环境噪声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于地下地质构造成像。通过对煤田采空区产生的被动源地震信号进行干涉成像可以定位出采空区的范围。笔者等基于被动源干涉成像原理,采用被动源地震干涉方法进行震源定位研究。通过对不同界面数值模型进行被动源干涉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而且测试结果表明被动源干涉成像横向分辨率高于纵向分辨率,不同的偏移速度对纵向位置影响较大,但对横向位置定位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煤田的采空区定位,成像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笔者等提出的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实际煤田采空区探测应用中实用性。

    Abstract:

    passive source;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goaf; coalfield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鑫,孙文斌,章强新,韩建光,牛云飞.2024.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技术在煤田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质论评,70(3):2024030032,[DOI].
ZHANG Xin, SUN Wenbin, ZHANG Qiangxin, HAN Jianguang, NIU Yunfei.2024.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ssive seismic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goaf in coalfield[J]. Geological Review,70(3):202403003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1-23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6-10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6-20